李招娣是蚌埠管理處九梓收費站的一名收費員,也是一位年輕的90后媽媽。她的愛人陳晨是宿州中心鮑集站的一名收費員,家里還有一對年幼的女兒,一個三歲,一個才一歲多。本來兩口子正好趕到一起休假,準備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在家歡度新春佳節,但是嚴峻的疫情徹底打亂了她的家庭計劃。
1月26日大年初二,還在休假中的李招娣和他的愛人陳晨同時接到了緊急回站支援的通知。在疫情和親情面前,夫妻倆毅然決定回站支援。但是兩個孩子尚小,正是離不開大人的年紀,他們走后,孩子誰帶?夫妻倆愁眉緊鎖,商量怎么解決帶孩子的問題。“要不,交到我媽那里?”陳晨說。李招娣立即反對:“不行,你媽身體不好,一下子帶兩個孩子,肯定應付不過來。”“那怎么辦?”夫妻倆人陷入了沉思。陳晨知道,奶奶和外婆一人帶一個孩子最好,但是他說不出口。因為孩子外婆身體也不好,剛剛又動過手術,還沒康復。陳晨的顧慮,李招娣是知道的:“要不,我跟我爸說說,老大已經三歲了,好帶一點,把老大交給我爸?”李招娣懂事地說道。于是,他倆就給雙方老人打電話,征求老人們的意見。沒想到電話那邊給的答復竟然出奇得一致:“抗擊疫情,我們也責無旁貸,單位需要你們,趕快回去吧,孩子交給我們,你們放心,絕不給你們拖后腿,但你們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一定要平安回來!”老人們的支持和理解,一下子解決了夫妻二人的后顧之憂,他們即刻收拾孩子的生活用品,分頭把兩個孩子給老人們送過去。強忍心中的不舍,李招娣在心里默默地對孩子說:“別怪媽媽狠心,今天我們一家四口分隔四方,是為了明天能更好地團聚。”
來到站里,李招娣便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除了正常上班外,還主動加入到九梓站戰“疫”黨員突擊隊中,協助站內做好在站人員的日常體溫測量,以及收費亭、辦公區、生活區、食堂的日常消毒工作。在班后時間,李招娣還自學疫情防護知識,義務教大家怎么科學防范,并且制作疫情防護小貼士,張貼在工作和生活區內,時刻提醒大家注意科學做好防護措施。
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李招娣也變得“啰嗦”起來,她不停地提醒大家:“洗手馬虎不得,至少洗20秒,手心、手背、手丫子都要使勁搓搓。”“84消毒后20分鐘才能進入室內。”“84不能跟潔廁靈混用,會產生毒氣。”“酒精易燃,消毒時注意防火,網上已報道了數起因酒精消毒引發的火災事故。”“口罩、手套大家要省著用,現在防護物資很緊缺。”……她不厭其煩,一次次地用自己學到的防疫知識和掌握到的相關信息提醒大家,一定要科學防范,不可粗心大意。同事們理解她的用心良苦,知道她的“啰嗦”是出于對大家的關心,背后也都親切地稱呼她為“防火墻”大姐。李招娣嘿嘿一笑:“對,我就是“防火墻”,專門防毒、殺毒,24小時全天‘伺候’,隨時與病毒作戰。”
臨回站前夫妻倆就約定,即便再忙,每天都要打兩個電話報平安,一個打給對方,一個打給雙方父母。每天晚上給父母和公婆報平安,電話那頭都是讓她放心、別擔心家里、把工作干好等之類的話。但是李招娣知道,父母、公婆肯定沒少操心,畢竟孩子太小了,老人家身體又不好,這樣說是為了讓他們安心工作。李招娣滿心愧疚,可現在哪是顧小家的時候呢?“等疫情結束,一定要好好報答父母。”李招娣默默地在心里告訴自己。
雖然夫妻二人不在一個收費站,但工作性質和內容卻完全相同,每天一次的互報平安電話,最后卻演變成了切磋交流的電話。“我覺得交班前半個小時消毒比接班后消毒好,等消完毒,正好給下個班組留一個更加衛生清潔的工作環境。”“很有道理,回頭我們也這么做。”“還有啊,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和手套不能隨便亂扔,要統一回收后,集中消毒,防止二次污染。”“好的,我都記下了。”……可是2月7日晚快十點的時候,李招娣卻遲遲沒有等來愛人的電話。平時都是李晨早早地打來電話“請安”,不知為何,今晚電話卻遲遲不響。帶著不安和焦慮,李招娣趕緊給李晨打電話,結果一遍、兩遍、三遍,始終沒人接聽。本來不安的心更加緊張了,不會出什么事吧?突然電話接通,電話那頭傳達李晨的聲音:“今天忙了一天,太累了,竟然睡著了……”聽到老公的聲音,李招娣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是的,平安就好。
每到晚上休息的時候,也是李招娣最想孩子的時候,每當她想孩子,就會把想說的話記錄下來,打算以后慢慢講給孩子聽:“孩子,媽媽參與的這場‘戰疫’是為美好而戰,每天都有無數個像媽媽這樣的‘防火墻’在與疫情抗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到時候,我們將擁有一個更加潔凈、美麗而自由的美好人間。”